首頁 文化服務 文化信息 天塹變通途,“家庭”連上了“幸?!薄獙懺诎髽蛲ㄜ?0周年之際

天塹變通途,“家庭”連上了“幸?!薄獙懺诎髽蛲ㄜ?0周年之際

2022-04-01 12:31:28 新華社

湘西莽莽群山中,云霧縹緲,以紅為主色調(diào)的矮寨大橋上,車輛川流不息。大橋四周奇峰聳立,俯瞰下去,有兩個苗族村子臥在懸崖兩側(cè)。它們一個叫“家庭”,一個叫“幸?!薄?/span>

無數(shù)年來,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(zhèn)的這兩個村子隔峽相望。從“家庭”到“幸?!保舷聭已?,費盡周折。

10年前,開創(chuàng)世界建橋史上多項先河的矮寨大橋通車,“家庭”和“幸福”彼此緊緊聯(lián)通。10年來,這里的群眾戰(zhàn)天險、壯產(chǎn)業(yè)、換新顏,將奇峰峭壁變景觀,在險勢中謀優(yōu)勢,擺脫了過去貧困的生活。如今,順暢的交通,又助力他們快速行進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道路上。

戰(zhàn)天險

春茶采摘時節(jié),湘西正多雨。

站在矮寨大橋一側(cè)的山嶺上遠眺,這座主跨1176米、沒有橋墩的大橋如同“懸掛”在峽谷上方300多米的高空中,往來車輛川流不息。

3月31日拍攝的矮寨大橋(手機全景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大橋連接的峽谷兩側(cè),家庭村和幸福村郁郁蔥蔥的茶園里,身著苗族服裝的村民在俯身抬頭間,將一片片鮮嫩的黃金茶葉裝滿身后的背簍。

陡峭山峰上適宜的土壤和氣候,讓這里的茶獨具特色,有著“一兩黃金一兩茶”的說法。這些鮮茶送到山下經(jīng)過加工,通過矮寨大橋運出深山、銷往全國。

3月28日拍攝的矮寨大橋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然而,過去由于湘西州地形復雜,這一座座山峰也曾是橫亙在少數(shù)民族群眾脫貧致富道路上的天險。

據(jù)《湖南省志·交通志》記載:“湘西地區(qū),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呈弧形復背狀綿亙于境,千山萬壑,群峰壁立,險峻崎嶇,羊腸土路,繞溪越嶺,時上時下,回絕人寰,登涉艱難……”

幸福村前任黨支部書記石勝斌回憶說,過去幸福村和家庭村之間常有嫁娶,但將“幸?!庇健凹彝ァ?,并不容易。

婚禮前一天,男方要組織十幾個小伙子帶著豬肉等禮物,趕在日落前到女方家。兩村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,但沿著陡峭山路下懸崖、再上懸崖,他們要花五六個小時。婚禮當天天不亮,新娘子和親友帶著嫁妝又得走五六個小時,才能到達男方家。有時男方還得提前抬著“一頓飯”到中途迎接,吃完繼續(xù)趕路。

矮寨大橋剛開始建設(shè)時,要克服的困難難以想象,施工難度在世界建橋史上罕見。

這是2011年5月2日拍攝的修建中的矮寨大橋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面對艱難險阻,大橋建設(shè)者們勇敢地挑戰(zhàn)“天險”,在深山叢林間揮灑汗水。幸福村和家庭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帶著干糧,運渣土、搭鋼架、攪水泥,一起參與大橋建設(shè)。

2012年3月31日,矮寨大橋正式通車。從此,湘西州通過矮寨大橋融入長沙、重慶、桂林、貴陽“4小時經(jīng)濟圈”。

2012年3月31日,矮寨大橋正式建成通車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壯產(chǎn)業(yè)

起霧時,乳白色霧氣籠罩橋面,車行其上,宛若“騰云駕霧”,矮寨大橋便因而有了一個浪漫的別稱:“云中天橋”。

這一獨特景觀,被從矮寨大橋上通行的人們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漸漸地,大橋成了網(wǎng)紅“打卡”地。峽谷兩側(cè)的家庭村和幸福村被游客“瞄上”,成為欣賞自然景觀和體驗苗族文化的好去處。

挖掘本地特色資源,以發(fā)展產(chǎn)業(yè)帶動增收,成為家庭村和幸福村擺脫貧困的關(guān)鍵路徑。

10年間,矮寨大橋已成為當?shù)芈糜魏诵钠放?,形成一個包括路、橋、峽谷、苗寨在內(nèi)的“矮寨奇觀旅游區(qū)”。

2016年12月5日拍攝的矮寨大橋夜景。新華社發(fā)(尚林 攝)

今年38歲的黃勇在矮寨大橋通車當年回到幸福村。起初,他在大橋一頭擺了一個照相攤,為參觀大橋景觀的游客們拍照留念,生意好得出奇。

隨著手機攝影功能不斷更新迭代,拍照生意逐漸落寞了,不過游客卻越來越多。黃勇索性收了攤子,回到家里蓋小樓開農(nóng)家樂。

3月28日,幸福村的黃勇在“農(nóng)家樂”招待客人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黃勇的新房子一蓋就是5層,一樓是餐廳,二樓全家人住,三到五樓有8間客房。參觀完大橋后,游客們在村里繼續(xù)游玩。黃勇說,一天招待七八桌客人是常事,旅游旺季里一天就有20多桌客人。

1991年出生的家庭村苗族姑娘秧梅開也是外地回村創(chuàng)業(yè)的一員。2018年剛過完春節(jié),幾位客人向她咨詢:“能否給我們做頓飯吃?最家常的那種就行。”好客的秧梅開立刻帶著客人回到家里,拿出臘肉做了一頓香噴噴的飯菜,客人們贊不絕口。

3月27日,游客在家庭村游覽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家庭村地形獨特,四面皆是懸崖,村子窩在山頂一個“盆地”里。這種奇特的景觀給村里帶來的客人越來越多,秧梅開有點招架不住了。

于是,她租下舅舅的舊房子,收拾破敗的院子,鋤掉比人還高的草,辦起了農(nóng)家樂。有時,一場長桌宴就有100多位客人,一個“黃金周”收入1萬多元。

很快,從民間工藝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秧梅開又發(fā)現(xiàn)了新的商機:游人在村里“玩得開、住得下”,還希望“帶得走”。她組織村里的婦女們辦了一家苗繡作坊,根據(jù)游客需求“訂單作業(yè)”,一件訂單少則一百元,多則七八百元。游客們開心了,大伙兒的腰包也鼓起來了。

3月27日,家庭村村民秧梅開在自己家中向游客展示介紹苗繡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村里的產(chǎn)業(yè)一點點“長”出來。矮寨大橋不僅將客人們“帶進”家庭村和幸福村,兩個村子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也借助矮寨大橋“走出”了大山。

沿著矮寨大橋,周邊形成一條幾十公里長的U形“黃金茶谷”。不僅如此,金秋梨、白云貢米,苗繡、背簍等手工藝品,也通過大橋源源不斷地走出深山苗寨。

3月28日,幸福村的村民在采摘黃金茶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石勝斌說,幸福村人均只有8分地,過去種下的水稻玉米還不夠吃。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起來后,現(xiàn)在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,有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早已超過1萬元,村集體賬上也有50多萬元。

換新顏

在家庭村黨支部書記石大林的手機里,保存著一段珍貴的視頻。視頻里,村民們緊貼在懸崖邊,在陡峭的小路上小心翼翼地開山炸石,硬是在懸崖上開出一條公路。

這條有著幾十個“回頭彎”的公路從家庭村一直通往峽谷底部。修路時,全村82戶350多人,上工地的就有200多人。修路者中,有耄耋老人,有稚嫩少年,白天號角、錘聲陣陣,夜間火把畢剝作響。

3月27日拍攝的家庭村全貌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矮寨大橋通車前一年,家庭村這條修了10年的公路也通了。對矮寨大橋慕名而來的游客,就沿著這條6公里長的路走進家庭村。

“有了這條路這座橋,我們村已經(jīng)大變樣了?!笔罅终f,自然風光和傳統(tǒng)苗寨成了村里最有價值的“資產(chǎn)”。到村里的客人越來越多。

在幸福村,每個家庭的日子也越來越好。2010年以前,全村連摩托車都沒幾輛,現(xiàn)在村里的小汽車快停不下了。幸福村295戶1193人,擁有各類汽車200多輛。

3月28日拍攝的幸福村全貌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 攝

石勝斌說,精準扶貧開展以前,幸福村的房子大部分是過去留下來的木房子,有的是一百多年歷史的老房子,“最年輕”的房子也有二三十年。如今,全村60%以上的房屋是磚混結(jié)構(gòu),老的木房子也修葺一新。

脫貧攻堅戰(zhàn)中,家庭村和幸福村擺脫了貧困。如今行走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大道上,村民們對今后的生活越來越有底氣。從外地務工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的年輕人更多了,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在家門口創(chuàng)造幸福生活。

責編:楊雅婷

來源:新華社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