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文化服務 文化信息 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:屢受重創(chuàng)卻依然剛強

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:屢受重創(chuàng)卻依然剛強

2022-08-16 09:53:28 新京報 李夏恩

??清末畫家陸恢所繪《魯公寫經圖》,呈現(xiàn)了顏真卿蹲坐案前,將要書寫經文的情景。

  “維乾元元年,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,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夫使持節(jié)、蒲州諸軍事、蒲州刺史、上輕車都尉、丹楊縣開國侯真卿,以清酌庶羞,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:

  惟爾挺生,夙標幼德,宗廟瑚璉,階庭蘭玉,每慰人心,方期戩谷,何圖逆賊閑釁,稱兵犯順,爾父竭誠,常山作郡。余時受命,亦在平原。仁兄愛我,俾爾傳言,爾既歸止,爰開土門。土門既開,兇威大蹙。賊臣不救,孤城圍逼,父陷子死,巢傾卵覆。天不悔禍,誰為荼毒。念爾遘殘,百身何贖。嗚呼哀哉!

  吾承天澤,移牧河關。泉明比者,再陷常山,攜爾首櫬,及茲同還。撫念摧切,震悼心顏,方俟遠日,卜爾幽宅,魂而有知,無嗟久客。嗚呼哀哉!尚饗!”

  ——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
  悲痛是有形狀的,也是有顏色的,更是有重量的。震顫的雙手,便是悲痛的形狀;眼眶中充溢的淚水,便是悲痛的顏色。而心頭難以遏制的壓抑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的那種重創(chuàng),便是悲痛的重量。這重量可以壓彎一個剛強之人的脊背,可以扼住一雙剛健的手,讓顏真卿手中的筆,重如千鈞。

  終于,他寫下了第一行字:“維乾元元年,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”——時間竟然已經過去三年了,可是悲痛依然沉重地壓在自己的心頭。那年輕的、神采飛揚的面龐,再一次浮現(xiàn)在自己的眼前。那是自己熟悉親愛的侄兒顏季明,是光耀顏氏家族的“宗廟瑚璉”、兄長顏杲卿心愛的“階庭蘭玉”——這些對少年郎的夸贊本是那一時代陳詞濫調的典故,但用在自己侄兒的身上,卻又是如此貼切。畢竟,這世上,見過他的人,還記得他樣貌的人,如今已是少之又少——戰(zhàn)爭奪去了太多的生命,也毀滅了太多的記憶,三年前的那場戰(zhàn)爭中,顏氏一門死于叛軍刀鋸者三十余人,那些死去的人,連同他們的記憶,一并都湮沒在塵埃冷血之中了。

  許多記憶就此毀滅,但對自己來說,對侄兒面容的記憶,卻尚有一物作為憑借,只是這憑借之物,對自己來說,帶來的并不是追憶往事的撫慰,而是摧折心肝的悲痛。

  那是一枚頭骨,是侄兒顏季明僅存的頭骨。

  這不是顏真卿第一次見到一個人的頭顱。他清楚地記得,三年前,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,三顆頭顱出現(xiàn)在自己面前時的情景?! ?/p>


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。

  挽局勢 定傾扶危

 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,蓄謀十余年的安祿山終于發(fā)動叛亂,不數(shù)日,河朔皆落入安祿山之手。叛軍一路南下,十二月十二日,東都洛陽淪陷。淪陷當日,洛陽城中官員士卒四散逃逸,留守洛陽的御史中丞盧弈與尚書李憕率兵戰(zhàn)至弦斷矢折,終于已是戰(zhàn)無可戰(zhàn)。于是,兩人相互約定道:“吾曹荷國重寄,雖力不敵,當死官?!彼麄冏屔磉叺牟啃3靡箍P城逃出,自己留在城中。李憕與堅決留在身邊的判官蔣清留守在留守府,盧弈則讓妻兒攜帶御史中丞的印信從小路逃往京師長安,自己換上朝服端坐在御史臺,直面叛軍的到來。

  殘酷的時刻終于到來,上千名叛軍一擁而入,將他們推到安祿山的面前。得意的叛軍頭領如今已經準備自封為大燕皇帝,正忙著為自己新鮮出爐的朝廷購置順服的臣子——一路攻城略地,勢如破竹,這樣望風迎降的官員顯然不在少數(shù)。但盧弈、李憕和蔣清三人卻不愿步這些投降者的后塵。于是,惱羞成怒的安祿山下令將這三人當眾斬首。盡管史書記載僅有寥寥數(shù)筆,但仍然勾勒出寧死不屈之人的最后形象。盧弈緩緩地抬起頭,注視著這群叛軍逆賊,歷數(shù)安祿山的罪行,說道:“為人臣者當識順逆,我不蹈失節(jié),死何恨?”直到臨刑之時,他依然怒罵逆賊不絕于口。四周的叛軍都為之變色。安祿山為了恫嚇那些膽敢違抗自己之人,命令投降的唐臣段子光為使者,提著盧弈、李憕和蔣清三顆頭顱前往河北,脅迫依然堅守的諸郡投降。

  段子光表面上得意洋洋,內心或許同樣為新主子的殘暴不仁而戰(zhàn)栗,但他手中的三顆高貴忠直的頭顱,卻足以恫嚇那些搖擺不定的郡縣,其意不言自明:如果不投降,同樣的慘禍便會落在自己頭上。終于,他來到了顏真卿鎮(zhèn)守的平原郡。當他將三顆頭顱拿到顏真卿面前時,對方卻平靜地對身邊的諸位將領說:

  “我一向認識李憕等人,這些頭顱都不是他們!”

  于是,他下令將段子光腰斬。主帥的果斷堅決,讓軍心大振,人人也都清楚,投降的后路已經徹底斷絕了。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,那三顆頭顱被顏真卿仔細地掩藏起來。直到數(shù)日后,顏真卿才為這三顆頭顱用稻草編成身體,發(fā)喪安葬。

  就在顏真卿埋葬三顆頭顱的同時,他的兄長鎮(zhèn)守常山郡的顏杲卿正在設法與叛軍周旋。當安祿山的大軍繞過顏真卿嚴密防守的平原,直抵常山時,顏杲卿與他的副手長史袁履謙深知城內兵力不足,于是假裝接受安祿山賜予的官服,以伺時機。

  正在此時,一個年輕人的到來,讓顏杲卿心頭一震。這個年輕人便是堂弟顏真卿的外甥盧逖,他帶來了顏真卿斬首段子光,奉旨舉兵的消息。這個消息讓顏杲卿“悲喜不自勝”,但因時機未到,他只能將悲喜藏在心中,不敢宣示在外。而他等待多日的時機,也恰當其時在當天晚上到來。

  安祿山離開常山前,曾命令顏杲卿為自己的親信李欽湊提供武力支援,以便守護叛軍直達河北的要道——土門。就在盧逖到達的當晚,顏杲卿假托安祿山之名,將守衛(wèi)土門的李欽湊招致常山,將其灌醉后斬殺。他的同黨在次日被捉獲處死。失去了主帥的土門叛軍迅速作鳥獸散。在顏杲卿打通了土門要塞后,風向驟然從叛軍轉向唐廷一方,河北十七個郡在一天之內歸順朝廷,推舉顏真卿為盟主,麾下?lián)碛卸f兵力,足以與安祿山進行對決。向顏真卿傳遞土門收復消息的人,正是顏杲卿的少子,自己的侄兒顏季明。

  念侄兒 震悼心顏

  “仁兄愛我,俾爾傳言,爾既歸止,爰開土門。土門既開,兇威大蹙。”

  顏真卿寫下這行文字時,腦海中或許正浮現(xiàn)出侄兒從常山趕來,風塵仆仆的容顏。他的臉上或許帶著疲憊的神色,但表情卻充滿了愉悅與輕快。他筆下的這行文字,也猶如這段記憶一樣寫得輕快順暢,筆下生風,猶如飛動一般?!皟赐篚尽彼膫€字,寫得尤為慷慨氣壯。但那凜凜如飛動一般的氣勢,卻一瞬間扼住了。接下來是一大段涂改。顏真卿先是寫下“賊臣擁眾不救”六個字,然后圈掉了“擁眾”,之后,又將整句話圈掉,打算重寫。但他寫下“賊臣擁”三個字之后,手中的筆又頓住了,他再次涂掉了“擁”字,最終寫下了“不救”。

  原本,情勢正向著有利的方向發(fā)展。然而,一切都因為那個“賊臣”的貪功私欲而急轉直下。王承業(yè),顏氏兄弟苦心孤詣支撐起的義軍大業(yè),便毀在這個賊臣的手中。顏杲卿派自己的兒子顏泉明,攜帶奏表與李欽湊的首級以及活捉的兩名安祿山叛將解送長安。在途經太原時,卻被王承業(yè)扣留,王承業(yè)不僅另寫表章,將收復土門的功勞歸諸自己頭上,甚至為了搶功不惜殺人滅口,密令手下翟喬裝扮成盜賊,企圖在顏泉明回常山的路上將其劫殺。翟喬卻出于義憤,將王承業(yè)的密謀告知顏泉明,顏泉明這才幸免于難。但他父親鎮(zhèn)守的常山城卻已是危若累卵。

  聞聽土門易手,河北生變,安祿山大驚失色,立即回師洛陽,發(fā)起對常山郡的進攻。他命令兩名手下史思明和蔡希德各率一萬人馬渡河,從南北兩路對常山發(fā)起猛攻。

  此時的常山,顏杲卿剛剛舉兵,守備尚未完全,便遭大軍壓境,眾寡不敵,力不能支。顏杲卿命人緊急向太原王承業(yè)告急求援。但王承業(yè)本就貪冒顏杲卿的功勞據(jù)為己有,生怕將來事情敗露,于是故意擁兵不救。

  顏杲卿率常山軍民苦戰(zhàn)六天六夜,已是糧盡矢絕。天寶十五年正月八日,常山淪陷。

  叛軍將兩個年輕人推到顏杲卿的面前。其中一人是堂弟顏真卿的外甥盧逖,另一人,則是自己的兒子顏季明。叛軍將刀架在顏季明的脖子上,對他吼道:“降我,當活爾子!”

  顏杲卿沒有回答,于是,他眼睜睜地看著顏季明和盧逖的頭顱,被叛軍砍了下來。

  顏杲卿被叛軍解到洛陽,安祿山親自審問他,他對顏杲卿怒道:“吾擢爾太守,何所負而反!”顏杲卿瞠目罵道:

  “汝營州牧羊羯奴耳!竊荷恩寵,天子負汝何事?而乃反乎!我世唐臣,守忠義,恨不能斬汝以謝上,乃從爾反耶!”

  不勝憤怒的安祿山,將顏杲卿捆綁在洛陽天津橋的橋柱上,將其片片肢解,生啖其肉。但顏杲卿依然痛罵不絕。叛賊用鐵鉤鉤斷了他的舌頭,問道:“還能罵嗎?”

  鉤斷舌頭的顏杲卿依然發(fā)出含糊的罵聲,直到氣絕。

  三年過去了,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弒殺,史思明投降,戰(zhàn)火依舊在繼續(xù),但叛軍已然是強弩之末。喘息之時,那些慘酷的記憶,終于可以片片拼湊起來了。當年從王承業(yè)的辣手下逃出生天的顏泉明,在經歷了被叛軍俘獲,被裹在革囊里當成戰(zhàn)利品送往洛陽,遭到幽禁,又因叛軍內訌而被赦免的一系列坎坷后,終于脫離賊巢,來到叔父顏真卿身邊。顏真卿命他前往洛陽與河北尋訪失散親屬,與兄長與侄兒、外甥等人的遺骨。

  從當年行刑劊子手的口中,顏泉明得知了顏杲卿遺體的去向——劊子手告訴他,當年殺害肢解他父親時,先砍斷了他的一只腳。

  憑借這個殘酷的標記,顏泉明找到了父親的遺骨。

  而他的弟弟顏季明,他只找到了一枚頭骨。

  “泉明比者,再陷常山,攜爾首櫬,及茲同還”。

  望著這枚頭骨,那些鮮活的、殘酷的記憶,一時涌上心頭,從手稿劇烈的涂抹中,可以看到那雙顫抖的手。這雙手曾經撫摸過三名忠義之士的頭顱,并把它們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,妥帖安葬。如今,又捧著自己年輕侄兒的頭骨,從那黑魆魆的孔洞與黃白的骨頭上,試圖讀出昔日如瑚璉、如蘭玉一般的容顏。

  “撫念摧切,震悼心顏,方俟遠日,卜爾幽宅,魂而有知,無嗟久客。嗚呼哀哉!尚饗!”

  火焰吞噬了工工整整抄寫好的祭文,在深秋蕭瑟的夜氣中,化為閃亮的飛灰,飛進天際,飛進無盡的虛空當中。只留下這份涂抹數(shù)四的手稿,看似凌亂卻又飛動,看似剛勁卻又滯澀的筆跡,像老樹虬曲的樹根一樣,盤繞著扎進薄薄的麻紙當中。

  那是一個在戰(zhàn)爭中失去了三十余位親人的老人,竭盡自己的氣力,在和慘酷的記憶進行撕扯。每一次涂抹和修改,都是一次理智與記憶的撕扯,在那涂抹最深、最艱于下筆的濃黑墨色之中,是一顆屢受悲痛重創(chuàng)卻依然剛強跳動的心。白色的麻紙在歲月的浸染下漸漸變成赤金一般的黃色,猶如那顆年少、赤誠的頭顱,被戰(zhàn)火洗去了瑚璉玉蘭一般的容貌,變成了清冷月光下的頭骨。

  小人憎 稟義莫由

  當年的頭顱,再一次浮現(xiàn)在顏真卿的腦海,已經是二十五年后。

  唐廷再度面臨叛軍的威脅,淮西節(jié)度使李希烈與叛軍頭領朱滔相勾結,意欲劃地自雄。當朝宰相盧杞一直忌憚顏真卿的威望,想要借刀殺人,故意慫恿德宗皇帝下旨,命顏真卿去“安撫”李希烈。

  朝野上下皆知,這是故意讓顏真卿去送死,而顏真卿也對此心知肚明。這位已經七十五歲的四朝元老,注視著眼前這個中年人,試圖從他丑陋的容貌中,找出幾分當年他父親的忠義之相。他說道:

  “真卿以性情褊急為小人所憎,被竄被貶已經不止一次,如今已經羸老,幸為相公庇護之。相公先父御史中丞盧弈,當年被安祿山所殺,頭顱傳首到平原郡,他臉上的血,我不敢用衣服擦拭,而是用舌頭舐凈。相公忍心容不下我嗎?”

  這番血淚肆流的話語,盡管讓盧杞一時“矍然下拜”,但卻因此對顏真卿更加銜恨。當顏真卿如其所料,身陷李希烈囹圄中時,他又刻意拒絕了所有的援救計劃,坐待李希烈將其置于死地。

  “公與真卿偕陷賊境,懸隔千里,稟義莫由,天難忱斯,小子不死,而公死,痛矣哉!”

  這是當年顏真卿為兄長顏杲卿所撰寫的神道碑銘中的字句。盡管兄長在洛陽痛斥安祿山、被鉤斷舌頭依然詈罵不已的壯烈義舉,他沒有親眼得見,但那些幸存者的講述,與自己沐風浴血出入戰(zhàn)場的殘酷經歷,依然可以讓他推想出當時的境況。當他的兄長就義時,他自己也身陷叛軍包圍之中,為了保存實力,他不得不放棄堅守的平原郡,在部將的擁護下渡河南奔。盡管死守孤城,存亡與共,并不利于大局,唯有棄城南渡,才能為抵抗保存有生力量,但顏真卿始終在心中引以為憾。認為自己未能像兄長一樣死守,而是棄城,乃是“功業(yè)不成”。

  之后的二十五年里,盡管他鮮少提及當年與兄長侄兒的死生之別,但他的內心中,必然存有一個舍身殉志的隱秘期望,而如今,他已經貴為太師,身入賊巢,再度與叛軍直面相對,與其說是朝中政敵惡意將其推入死地,倒毋寧說是上天假朝中奸佞之手,來成就他忠直節(jié)烈的赫赫聲名。

  “汝知有罵安祿山而死者顏杲卿乎?乃吾兄也!吾年八十,知守節(jié)而死耳,豈受汝輩誘脅乎!”

  當李希烈的一眾兇暴的養(yǎng)子,拔刀露刃,用爭食其肉來恐嚇顏真卿時,他只是冷眼旁觀,神色不為所動。在囚禁當中,他惟一一次失態(tài),是叛軍將安州之戰(zhàn)中斬獲的唐軍將士頭顱,戲謔地在他面前夸示炫耀。顏真卿“大聲叫呼,自床投地,憤絕,良久乃蘇。從此不復與人言語”。

  就像當年他為自己的侄兒寫下祭文一樣,他也為自己寫好了祭文,只是這一次更加從容,指著囚禁之所龍興寺寢室的西壁說:

  “吾殯所也。”

  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,公元785年10月1日,顏真卿在蔡州龍興寺被李希烈手下縊殺。五個月后,李希烈被部下鴆殺,朝廷的御史終于珊珊遲來,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京。

  當棺木打開時,人們看到他那雙曾經寫下如此筋力雍容大字的手,曾經拂拭過忠臣頭顱的手,曾經捧起侄兒頭骨,寫下天下第二行書《祭侄文稿》的手,握緊了拳頭。

  他握得如此地緊,以至于指爪穿透了手背。(撰文/李夏恩)

責編:劉偉

來源:新京報

返回頂部